白酒业正经历着“幸存者偏差”。
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:2018年1-6月,行业营收利润全面飘红。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1053亿元,同比增长34.09%、净利润同比增长40.36%。
然而,这更多是巨头的狂欢。2018年8月,一家酒企因为欠债994万元不能到期偿还,两次拍卖流标后,用于抵押的900千升白酒被银行拉走**。这是当下部分中小酒企的一个缩影。
而在黑格咨询机构董事长徐伟看来,70%以上的中小酒企并未感受到2016年以来的行业回暖,未来数年,年销售3亿元以内的酒企,很有可能被重新洗牌。中小酒企生存现状如何,面对巨头的挤压出路何在?
幸存者偏差定律即当取得资讯的渠道,仅来自于幸存者时(因为死人不会说话),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。
记者调研了国内10家白酒生产、制造企业。其中年营收3亿以上2家,营收2000万—3亿7家,营收2000万以下1家,数据显示:营收3亿以上酒企中,1家20%以内增长,另1家下滑;2000万—3亿酒企中5家持平,1家增长1家下滑;2000万以下酒企1家增长。10家中小酒企中,营收持平和下滑占到7家,与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形成强烈反差。
上海观峰咨询总经理杨永华认为,按照统计口径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,19家上市公司属于酒企中“优秀生”,数据冲突,恰好暴露了中小酒企遭遇“幸存者偏差”。2018年白酒行业分水岭已经形成,一线,二线名酒挤压式抢夺市场,以中小酒企为代表的三线地产酒,逐步被挤出主流渠道和主流消费群,更多以定制和团购的方式生存。
徐伟分析,目前国酒、省酒、市酒分层比较明显。省酒体量应该不低于10亿左右,如果地方酒厂在区域营收低于3亿,很有可能在市场定价和份额上失去“话语权”。“目前,省酒争夺的价格带在100—200元,市酒集中在50—100元。在全国名酒纷纷下沉的大背景下,如果市酒达不到3亿左右销量,成本和费用难以支撑市场投入,又不能像名酒那样提价,*后的结果往往是‘自生自灭’”。
当然,中小酒企生存优劣,还和经营策略、产品结构有很大关系。有业内人士表示“如果地方酒企主要生产低档酒,投入费用运作市场,即使做到2亿也没有多大利润。反之,即使年销售不到2000万,如没有固定资产投入和债务,人员精干,产品在周边消化也可以生存,中小企业内部也出现分化。”
多家原酒企业表示,相比瓶装酒,原酒企业压力更大。调研数据也显示,2018只有1家原酒企业同比赢得增长,原酒很可能成为中小酒企倒下的**张“多米诺骨牌”。
“目前,中小酒企特别是原酒企业,正遭遇‘剪刀差’。一面是融资、人员工资及成本不断上升,另一面是市场萎靡价格难以提升,一旦企业不能承受,很可能资金链断裂投资人出局。”一家河南酒企负责人表示。
多家酒企向记者表示:进入2018年后,中小酒企融资难现象加剧,多家银行限制对酒企放款,融资成本有所上升。随着环保、劳动用工措施落地,企业经营成本增加。过去原酒企业用工大都使用季节工,工资以现金支付,现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;企业还要按照规定完善环保设施,设置专业人员,这也是一笔开支。与此同时,上半年以纸箱、玻瓶为代表的包材价格上涨了20%左右,吞噬了企业微薄的利润。
另一方面,主要依附于大中型品牌酒企生存的原酒厂,产品缺乏知名度同质化较高,很难提价。当利润长期难以成本,“关门走人”可能成为选择。
有酒企老板表示,适应新环境下的“新赛点”可能成为酒业常态。中小酒企过去活的滋润,很大程度是市场粗放管理粗放。遇到市场不好,投资人可以暂停等待市场好转“野火吹又生”。现在环保、用工、税收很严,这种操作成本很高,通过“倒*”促使部分中小酒企要么转型,要么出局。
而在白酒专家钟杰看来,部分中小企业出局对市场未必不是好事,只要是真正用心酿酒的中小企业,大都能找到生存空间,市场“出清”或许是行业的一种进化。
相比以茅台、五粮液、洋河为代表的“大象”级上市公司,中小酒企只能算“蚂蚁”。在大象起舞的年代,蚂蚁怎样才能生存?
蒙顶酒庄是一家位于雅安的地方酒企,致力从品牌酒向以销售定制酒为主的酒庄酒转型。董事长王振宇*近在成都设立了“蒙顶酒庄体验馆”,希望更多的消费者能品鉴蒙顶美酒,为酒庄引流。
王振宇表示,蒙顶酒庄过去主要生产销售盒装品牌酒,在雅安有数千万销量。2016年以来,公司结合当地独特的风土、地貌、文化打造白酒酒庄。主要通过团购、定制、圈层营销等打开市场,目前流通产品只占公司40%份额。公司提供封坛、**、婚宴、企业、个人个性化等多种定**务,近年来和“中国酒业论坛”、“源坤鉴酒”等合作,同时结合酒庄游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。他认为,打造酒庄酒必须要有很强的品牌IP塑造和推广能力,要有和消费者互动的渠道和方式,线上线下结合,这样才能解决酒庄酒品牌传播和引流难题,蒙顶酒庄正在进行这方面尝试。
而在徐伟看来,中小白酒品牌未来出路在于“小区域、高占有”,要在巨头下沉之前建立起自己的“护城河”。争取在地级甚至县级市场打造出品牌识别度、渠道竞争力、消费者忠诚度,通过精耕细作找到生存空间。2017年以来,河间府等多家中小酒企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增长。
四川两节山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兵则表示,中小酒企应该走小而美路线,作为四川少见的清香型白酒企业,公司2017、2018年都保持增长,主要是“酒坊酒”得到消费者认可。公司主要销售盒装酒,主销产品价格100—300元,*便宜的产品零售价也达到68元。“公司产品获得资阳市非遗称号,员工数十人,走小而美酒坊路线,尽管每年只销售几百千升酒,但是日子过得滋润。”
由此可见,随着市场“倒*”,未来中小白酒企业将遭遇市场、产能“出清”。这是一次考验,部分企业不可避免会倒下;但也是一次机遇,有思路有能力的企业可能乘势而上,冲破“3亿生死线”。毕竟,只有大象与蚂蚁都能共生的白酒市场,才能构成和谐的生态链。